会计凭证会计账册保存年限

会计凭证是指记录经济业务发生或者完成的书面凭证,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是登记账簿的依据。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信息的载体。根据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五十五条规定,会计凭证登记后,应当按照分类编号的顺序保管,不得散落和丢失。序号文件名保存期备注1会计凭证1原始凭证15年2会计凭证15年3汇总凭证15年2会计账簿4总账15年含日记账总账。

最新的会计档案保管期限是多少

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可分为永久和固定两类。永久就是长期保管,一般可以分为10年和30年。会计档案的定期保管期限如下:会计档案的定期保管期限由原来的3年、5年、10年、15年、25年五个类别调整为10年、30年两个类别。2.会计档案原附表2中保管期限为3年、5年、10年的会计档案统一规定为10年。会计档案将保存15年,25年的会计档案统一规定为30年。

会计凭证的保存期限:企业和其他组织的会计凭证保存期限为30年;财政总预算、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税务会计记账凭证、国库编送的各类报表、退库凭证、各收入机关编送的报表保存10年;3.其余会计凭证应当保存30年。会计账簿保存期限:日记账为15年,其中:现金和存款日记账为25年;明细账、总账、辅助账为15年;涉及涉外和私人会计账簿的永久转换。

会计凭证的保管要求有什么?

会计凭证的保管是指记账后会计凭证的整理、装订、归档和核对。会计凭证是记账的基础,是重要的会计档案和经济数据。本单位和其他有关单位可能因各种需要查阅会计凭证,特别是发生贪污、盗窃和违法违纪行为时,会计凭证仍是依法处理的有效证据。因此,任何单位在完成经济业务手续和记帐后,都必须按规定的归档制度形成会计凭证,妥善保管,防止丢失,任何时候都不得随意销毁备查。

会计部门根据会计凭证记账后,应定期(每天、每十天或每月)整理各种会计凭证,将各种会计凭证连同所附的原始凭证按数字顺序分封面和封底装订在一起,并在装订线上加盖印章,装订员在装订线的印章处签字或盖章。从其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遗失时,应取得原签发单位加盖公章的证明,并注明原始凭证的编号、金额和内容。经经办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和单位负责人批准后,方可作为原始凭证。

会计账簿保管期限

会计账簿保存期限:总账(含日记账)15年,明细账15年,日记账15年(含现金及存款日记账25年),报废清理后的固定资产卡片5年,辅助账簿15年。为便于单位档案的统一管理,结合会计档案的实际利用要求,本次修订将会计档案的定期保管期限由原来的3年、5年、10年、15年、25年五个类别调整为10年、30年两个类别,即保管期限为3年的会计档案, 将原附表附表2中的5年、10年统一调整为储存期10年,储存期为15年、20年。

固定资产卡片的保存期关系到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其保存期为固定资产报废清理后的5年。有些使用年限较长的固定资产,卡片保存期可能超过70年,比如使用卡片建造固定资产。会计档案保管期限的调整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一是一些单位认为会计档案的原保管期限过短,在实际操作中,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往往大大超过会计档案的原保管期限。

会计资料的保管期限分别是

会计数据的保存期限如下:需要永久保存的会计档案包括年度财务报告、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会计档案鉴定意见;2.保管期限为30年的会计档案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档案移交清单;3.保管期限为10年的会计档案包括月度、季度、半年度财务报告、银行余额调节表、银行对账单、纳税申报表等;4.固定资产卡片帐应在固定资产报废清理后保存5年。

交接后,双方签字并各执一份。没有专职档案机构的单位,必须配备房门钥匙和专用柜子,财务管理部门要指定专人负责会计档案的整理、归档、保管、查阅和销毁工作。建立会计电脑档案:有电脑打印的凭证、账簿、报表,其保存期限与手工记账相同。存储在磁性介质上的会计数据在打印成书面材料之前应妥善保管。同时,会计机构应当规定备份数据应当复制。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会计  档案  清册  期限  固定资产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