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制定会计准则的主要依据是

我国制定会计准则的主要依据是中国制定会计准则的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其他相关法律和行政法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令第33号发布,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根据2014年7月23日《财政部关于修订的决定》修订)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准则。

根据其用人单位的业务性质,会计准则可分为营利性组织和非营利性组织。会计准则是一套规范会计和会计报告的文件。其目的是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建立会计处理,并使不同时期和不同实体之间的会计结果比较成为可能。根据其用人单位的业务性质,会计准则可分为营利性组织和非营利性组织。

请问谁知道新会计准则的全称是什么?

从法律文件来看,旧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财政部令第5号)和新会计准则分为两部分:企业基本会计准则(财政部令第33号)、企业会计准则存货第1号、企业会计准则长期股权投资第2号等。(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开办费是多少。包括不计入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购建成本的人员工资、办公费、培训费、差旅费、印刷费、登记费、汇兑损益和利息支出等,随后《企业会计制度开办费核算》(财税[2000]25号)对开办费摊销年限进行了较大调整。

《企业会计制度》第五十条规定:“除购建固定资产外,在筹建期间发生的各项费用,应当先在长期待摊费用中归集,计入企业开始生产经营当月的损益。企业经理预计摊销的费用项目不能使以后会计期间受益的,应当将尚未摊销的该项目的摊余价值全部转入当期损益。比如某企业在筹建期发生开办费时,借:长期待摊费用、开办费,贷:银行存款/现金/摊销等科目,借:管理费用、开办费,贷:长期待摊费用、开办费,了解上述原理。

会计准则的准则内容

新会计准则体系的主要内容基本会计准则修订稿以1992年版《企业基本会计准则》、国务院2000年颁布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规定》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财务报表报告框架为基础,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它在整个标准体系中起着控制作用。一方面,它是指导具体会计准则制定的“标准”;另一方面,当新业务出现,具体会计准则尚未涉及时,应根据基本准则中确立的原则进行会计处理。

会计准则体系的总体目标是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满足投资者、债权人、社会公众、相关部门和管理人员对会计信息的需求,是全社会共同的会计信息基础标准。同时,总则部分还明确了会计的基本假设,包括持续经营(说明该准则体系不包含破产清算会计准则)、会计主体、会计阶段和货币计量。其中,由于《会计法》的限制,仍规定日历年度为会计年度。

新会计准则

新会计准则如何规定非应计贷款的还款顺序?根据相关规定,应计贷款转为非应计贷款时,收到还款时应先扣收本金。本金全部收回后,收到的还款确认为当期利息收入。相关制度没有规定未计提贷款的转回。所以客户还款1万元就是本金,即第一期2500元,第二期2500元,第三期2500元,第四期2500元。

二是新会计准则下的贷款核算要求。确定你的企业是大中型企业后,需要贷款核算;如果是小微企业,将采用小企业会计准则,即《小企业会计制度》进行核算。这两种制度是有区别的。请结合企业情况,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小企业标准的通知》(工信部发〔2011〕300号)进行比较划分。三、新会计准则下委托贷款如何核算(1)委托银行发放贷款时。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准则  会计  企业  2006  号令  
下一篇